返回
POM材料市场调查报告
2025年9月26日 10点34分 新长城
一、材料概述
聚甲醛学名聚氧化次甲基,英文名称Polyoxymethylenes,或Polyacetal(简称POM),是分子主链中含有[-CH2-O-]链节的线性高分子化合物,为乳白色不透明结晶性线性热塑性树脂。POM是一种没有侧基、高密度、高结晶的线性聚合物,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。它是继尼龙之后发展的优良树脂品种,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,如强度、模量、耐磨性、韧性、耐疲劳性和抗蠕变性,还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、耐溶剂性和可加工性,是五大通用工程塑料之一,又称“赛钢”。
POM按分子链中化学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均聚甲醛和共聚甲醛两种,均聚甲醛一般是由无水聚甲醛聚合而得,共聚甲醛是由三聚甲醛与少量二氧戊环的共聚产物。正是由于结构上的不同,导致均聚和共聚甲醛在各项性能下存在差异。
材料特性
表1 聚甲醛材料特性表
聚甲醛的发展历史
二、产品应用
电子电器领域
汽车领域
工业领域
医疗器械
其他领域
三、全球POM市场
截至2024年2月,全球POM产能合计达到190万吨/年以上。其中,共聚POM产能占比达90%以上。从地区分布来看,全球产能高度集中在美国、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国家和中国,主要生产商包括塞拉尼斯(旗下泰科纳)、宝理(泰科纳和大赛璐合资)、杜邦、韩国工程(塞拉尼斯和三菱化学合资)、三菱等(见表2)。目前塞拉尼斯、宝理是世界上最大的POM生产商。进出口方面,2020年世界最大POM进口国为中国,约占世界进口总量的31.5%,而韩国为世界POM最大出口国,全年出口约占总出口量的15.4%(见表3、表4)。
全球主要POM供应商(不完全统计)
全球POM市场供需状况
四、国内POM市场
国内主要POM厂家
除去已长期停产的上海蓝星,国内现有十三家企业拥有聚甲醛产能(见表5),总产能达到约76万吨/年,同比增长约38%。从我国聚甲醛行业主要竞争者入场进程来看(见图1),我国聚甲醛竞争者成立时间较为分散,竞争者之间注册资本规模差异相对较大。国内聚甲醛规模化装置的生产技术大多来自于国外,尤其是中资背景的聚甲醛企业全部引进较低的生产技术,主要以波兰ZAT技术、中国香港富艺技术和韩国P&ID技术为主。与美国杜邦和日本旭化成公司的工艺技术相比,这些技术稍显落后,成品性能和稳定性有待提高。
2024年国内部分新增POM产能包括天津渤化4万吨/年装置、恒力石化8万吨/年装置、新疆心连心6万吨/年装置、南通大宝理9万吨/年装置(代替原南通宝泰菱6万吨/年装置),合计新增产能27万吨。未来几年我国POM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新疆、内蒙古等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,主要是可利用充足的煤炭来生产甲醇,再将其用于生产甲醛。
2025年国内POM市场暂无产能退出计划,随着新疆兵能4万吨/年装置进入投料试车阶段,预计年底国内总产能将突破80万吨,同比增长5%,西北地区产能占比将提升至25%;值得注意的是,2026-2027年兖矿鲁化三期、神华宁煤二期及唐山中浩三套6万吨/年扩产装置将陆续投产,虽然这些项目采用成熟稳定的POM生产技术,但国内产能持续扩张已导致供应增速过快,未来行业面临产能过剩与同质化竞争加剧的挑战。
图1 国内POM行业竞争者入场进程
(横轴表示成立年份,纵轴表示/气泡大小表示年产能)
国内POM消费市场及供需现状
图2 2023年国内POM主要消费领域
世界POM主要消费领域主要包括汽车行业、电子行业、日用消费品、工业机械、输水排灌、家用电器等。不同地区的消费结构有所差异,在西欧、日本地区,主要下游用途是汽车行业,占比分别达到34.8%和46.5%,其次是电子电器和工业机械;美国POM最大的下游消费领域同样是汽车行业,消费占比达38.3%,其次是工业器械和消费品领域。如图2所示,电子电器是现阶段国内POM下游最大的一个消费领域,其次是日用消费品和汽车行业。与发达国家相比,中国POM市场在工业机械、汽车、输水排灌等方面消费比例较少。随着国内汽车生产和需求的发展,未来POM消费量预计将持续稳步增加。
近年来,国内新增数个POM生产装置,产能产量均呈增长趋势。得益于新增产能的释放,2024年POM产量多高于往年同期水平(见图3),较上一年度增加约19.4%。由图3、图4可以看出,近几年我国POM表观消费量总体呈增长态势,2022年以前进口POM依赖度较高,自给率不到50%,其原因为在POM消费应用中,电子电器、汽车行业以及机械行业占了67%,而这部分产品主要为高端产品,对制件原料质量要求较高,一般使用杜邦、宝理、三菱等进口品牌。但随着国产POM产能和质量的逐步崛起,以及反倾销政策的出台,近年来进口POM依赖度已逐年下降,自给率已超过55%。然而国内品牌仍多属中低端产品,供应过剩,市场以国内新兴工业领域和东南亚为主。
2023-2024年,中国POM产能迎来爆发式增长,两年内激增68.89%,突破76万吨,标志着行业进入高速扩张期。然而,产能扩张并未缓解市场供需矛盾——高端领域仍依赖进口,2024年净进口缺口高达36.75万吨,凸显国产替代的技术瓶颈。与此同时,政策层面持续加码,工信部近日强调将推动石化等重点行业“调结构、优供给、淘汰落后产能”,而《老旧装置更新改造行动方案》亦对POM行业提出升级要求。
图3 2023~2025年国内POM产量对比图
图4 2021~2025上半年我国POM表观消费量统计图
五、国内POM市场价格走势
图5为2025年至今部分进口和国产POM牌号价格(中国塑料城)走势。2025年上半年POM市场打破传统运行逻辑:国产产量同比激增49%创历史新高,检修季效应弱化与新增产能释放形成"双轮驱动",而进口收缩与出口扩张未能扭转供需宽松格局。价格经历"涨-跌-反弹"过山车后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。展望下半年,38万吨预期产量将直面"金九银十"成色不足的考验,高库存与弱需求博弈下,行业或步入新一轮价格探底周期。
2025年上半年国内POM市场呈现"涨-跌-反弹"的三段式走势:1-2月中旬受春节备货需求提振,石化厂集体调涨带动市场走高;2月下旬至5月上旬因新增产能释放叠加终端需求疲软,市场供过于求导致价格持续阴跌;5月中旬后随着贸易环境改善刺激补库需求,国产料厂家集中提价推动市场触底回升,6月转入库存消化阶段,成交以商谈为主。全年价格中枢较2024年同期下移,凸显供需格局阶段性宽松特征。
下半年POM市场供应端压力显著,国内装置维持高负荷运行,预计产量达38.22万吨,同比激增37.55%。尽管"金九银十"传统旺季或带动需求边际改善,但终端多以刚需采购为主,大单成交乏力。当前社会库存高企叠加贸易商持续让利出货,现货价格承压明显。自8月起国内POM生产装置开工率整体呈现下行趋势,主要受多家生产企业集中安排停车检修影响,但目前行业平均开工水平仍高于去年同期;截至九月,统计数据显示国内POM装置平均产能利用率约83.6%,检修季虽带来短期负荷回调,但市场整体供应能力仍处于相对高位。进入九月传统旺季,POM市场却未能迎来预期中的回暖。从供应方面看,新疆心连心装置预计近期开车,而恒力石化装置负荷也在逐步提高。但由于石化企业出货仍显不畅,后续库存水平预计继续上升。需求端表现同样偏弱,终端企业开工处于低位,市场行情持续走弱进一步影响信心。用户多保持谨慎观望态度,采购意愿普遍不高,整体成交清淡。成本方面,甲醇价格维持坚挺,原料成本居高不下,POM利润空间虽被压缩但下行幅度有限,目前成本面对市场并未形成有力支撑。综合来看,POM市场利空因素较为集中,业内心态普遍偏空。预计短期市场仍将延续弱势盘整格局。
图5 2025年中国塑料城部分POM牌号价格走势图
【免责声明】本文所用资料和数据力争可靠、准确及全面,但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,仅供读者参考。
